全国妇科医院有哪些-全国妇科医院排名榜-知名

      |      2023-12-29 13:22:13

  全国妇科医院有哪些-全国妇科医院排名榜-全国妇科知名医院-39就医助手医院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神经科学为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亚洲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医院总占地面积83900.56平方米,建筑面积 92898.56平方米,编制床位950张,临床、医技科室45个,全院职工总数2787人。年门急诊量约140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3万人次,年手术量2万余例次。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国家脑血管病创新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WHO在中国的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肿瘤研究所、北京神外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北京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指导办公室、中国卒中培训项目以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卒中杂志》等一批机构设在我院。神经外科学、神经病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护理专业是国家重点专科。院所共有博士培养专业12个,硕士培养专业25个;博士生导师52名,硕士生导师102名。功能神经外科和清华大学联合被授予国家级神经调控工程中心称号;我院的脑血管病中心是北京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脑血管病临床评价的依托平台;赵继宗教授获得了“2012年Walter E. Dandy神经外科学会荣誉奖”;戴建平教授入选美国科学院2012年新一批外籍院士,成为继巴德年、陈竺、韩启德之后又一来自中国的该院外籍院士;王拥军副院长获得 2012年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成果推广专项和北京市科技惠民奖,主编了2012 年卫生部颁布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诊疗质量控制》,其带领的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2013年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批)。2013年12月19日赵继宗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作为北京市医改第三批试点医院,实施了医药分开试点工作,深入推动了医院管理体制机制变革。重点开展电子病历、临床路径、DRGs付费、缩短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监管治理、加强危急值的管理、处方点评、加强床位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我院承担了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所辖5所医院,以及东城区和丰台区的五所医院的对口支援任务。我院将在未来的几年搬迁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花乡桥附近,项目总建设面积为352294平方米,规划用地面积为281773.7平方米,建设用面积181581平方米,一期总床位1650张。在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卫生局和医管局的领导下,我院迁建项目按照医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蓝图,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以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为重点,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医院全体职工在医院党委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扬王忠诚院士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严谨求实、艰苦奋斗、病人第一的精神,推动我国神经科学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全力推进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医疗管理体系;提升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培养更多热爱医院、有才华的专业和管理年轻人才;继续实施绩效管理,创建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监督机制,创建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后勤管理体系;推进新院迁建工作尽早进入建设阶段,推动天坛医院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让天坛品牌永葆辉煌。

  本院拥有177个科室,688位医生,电话(总院总机),(分院总机),021-114(预约电话)

  医院地址:总院:上海市黄埔区制造局路639号;浦东分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严镇路166号

  医院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九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九院是经上海市卫生局核准登记的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医院承担本市部分基本医疗,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救治,也是上海市120的定点医院,上海市口腔干部保健定点医院。九院是一所以口腔、整复外科、骨科和眼科为特色的内、外、妇、儿各科齐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办院,近年来九院在援摩、援滇、援疆和支持市郊奉城医院的医疗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九院连续十一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12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我院排名全国第21名(100家医院);整复外科荣获《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1名、口腔医学荣获第3名,骨科、眼科分别获得全国最佳专科提名。截至2012年12月,九院占地面积61亩,总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核定床位数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19张。口腔综合椅位260张,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10个。全院职工近2400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8%以上。现拥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复外科专家张涤生教授、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邱蔚六教授、骨科专家戴尅戎教授。“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发展。医院现拥有3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临床、整复外科、关节外科)和2个上海市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口腔临床医学、整复外科与组织工程学、外科学(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组员单位(牵头单位瑞金医院);口腔基础医学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修复科和眼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医学、整复外科学、骨科学为教育部“十二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黏膜病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组织工程学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口腔颌面外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口腔修复生物材料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和眼科学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修复重建外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眼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骨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九院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管病诊治中心、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单位。“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临床综合实力逐年提升。整复外科现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医学中心和国内最大的整形外科医教研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预防科、口腔种植科、口腔综合科等各类牙科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国际先进水平。骨关节外科和脊柱外科处于国内优势地位。眼整形眼眶外科、眼肿瘤治疗全国领先,眼科、辅助生殖科临床规模和诊疗水平达到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心血管介入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病理性肥胖手术治疗、脑卒中介入治疗等方面,处于本市领先水平。现任临床医技科主任近60%为博士生导师。九院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临床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2年医院门急诊人次数 243.86万人,年门诊手术人次数6.62万人次;年住院人次数5.16万人,年住院手术人次数3.62万人。平均住院日8.12天,床位周转率50.69床/次,床位使用率111.03%。截至2012年12月,硕士生导师111名,博士生导师71名,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医院现有1个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拥有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研究所。上海市科技功臣1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 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3人,长江特聘/讲座教授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上海市领军人才7人,以及上海市科委学科带头人、启明星(后)、曙光计划、医学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近100人次。九院现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1年11月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务工会主办的首届上海市卫生系统住院医师岗位技能竞赛九院参赛队获得全市第一名。九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拥有27个教研室。医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临床医学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医学院获得国家精品课程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11项。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主编6人次。获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教材奖3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学建设-医学大讲堂主讲名师1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材建设4项。口腔医学还获得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第三和第四期建设项目和085工程项目资助。医院重视国际对外交流。2008年成功主办了第12届国际口腔癌(ICOOC)大会暨ICMFS第24届年会(与会国内外代表500余名);2009年成功主办了第19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会议暨第8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会议(参会国内注册代表1500余名、国外75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名)。医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希望之链’在楚雄——中法专家赴滇救治边远山区贫困患者”荣获2006年度市科教党委系统文明创建十佳项目;“白内障贫困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实事工程项目荣获“200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先进集体”称号;“微笑列车’让唇腭裂儿童绽放笑容”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2007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奖,上海市医务工会2007年度文明十佳好事;2009年在日喀则地区开展进藏“情系藏区,点燃光明”医疗帮扶活动。九院还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2006年3月我院确诊了上海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008年“5?12” 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灾害中,我院全力以赴派遣医疗队和收治灾区伤员,圆满完成支援抗震救灾工作;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院确诊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治愈康复出院);2010~2013年间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分别派遣医疗队对口支援摩洛哥、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以及支持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志愿者活动;2010年圆满完成了世博定点医院医疗保障任务;2011年全力救治“9.27”地铁 10号线事故批量伤员。医院加快基本建设,2007年总建筑面积41009平方米的口腔整复外科综合大楼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2008年内科病房大楼改建投入使用;2009年完成了院容院貌改造工程;2010年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的新门诊医技综合大楼改扩建工程启动(2012年11月结构封顶,预期2014年初投入使用)。医院在不断完善HIS、LIS、PACS等基本信息应用系统基础上,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和移动医疗发展。医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内部绩效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总务后勤管理,建设平安医院,绿色医院;节能减排,开源节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增长。2010年获得全国无烟医院单位。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开局之年,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在全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继续推进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九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认真按照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的总方针,牢牢把握坚持公益性、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目标,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医院要坚持稳中求进,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加强行风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另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人才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九院人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争取医、教、研、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和新成效,为确保上海市民健康水平继续领先全国、保持发达国家水平,为开创上海卫生工作新局面,也为实现九院“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把九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医院地址:总院: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分院:上海市黄浦区徐家汇路573号

  医院简介: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93张(实际开放1800余张),全院职工3544人,其中医师958余人(正副教授及各类高级科技人员45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陈赛娟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其中王振义院士荣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医院共设有42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8个(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检验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儿内科消化专业、肾脏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科、皮肤科、普通外科、烧伤科、中医科),上海市重点学科“重中之重”1个,上海市优势学科2个,上海市特色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及卫生局重点学科6个。医院还设有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微创外科、内分泌与代谢病、血液病),市级研究所6个(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上海烧伤研究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此外,还建立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内分泌代谢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20世纪50年代,瑞金医院因成功救治严重烧伤面积达89.3%钢铁工人邱财康,打破了当时国际上“烧伤总面积超过80%无法治愈”的定论而蜚声国内外;1957年医院确诊国内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脏和肝脏的移植手术;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瑞金医院以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为动力,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微创外科手术、关节镜手术、心血管介入治疗等。并充分利用医院综合医疗优势,实行多学科或跨学科联合会诊制,使医疗诊治水平日益提高。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尤其在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高血压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皮肤科、中医伤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微创外科、烧伤科、心血管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骨科、和生殖医学等学科方面颇具特色。瑞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瑞金临床医学院现设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两个专业,38个教研室(组),承担临床医学5年制、8年一贯制、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任务,并接受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教学任务,是上海市教委授牌的留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瑞金医院也是上海市最大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住院医师约250人。同时,瑞金医院外科培训基地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作为公立医院,瑞金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医改精神。20世纪90年代末,医院率先与部分医疗机构实行资产重组或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上海瑞金医院集团,使以瑞金医院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逐步形成。多年来,医院与集团下属的医院分部、卢湾分院、闵行医院、远洋医院和台州中心医院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531”项目的规划要求,在嘉定新城建成瑞金医院北院,将优质医疗辐射到更广区域;2012年,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建立,对于纵向整合医疗资源,逐步引导病人分层、有序就医做出了积极探索。医院秉持“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精神,全面倡导“以优质的医疗使病人放心、以一流的服务使病人称心、以优美的环境使病人舒心”的服务理念。近年来,医院积极推行数字化医疗流程管理,大力推广专病门诊、预约门诊、先诊疗后结算和日间病房等便民惠民措施,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手段,努力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加快床位周转速度,控制药占比,控制院内感染和提高医疗安全。医院还始终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责任,门诊“专家周周讲”吸引了大量病患及市民前来听讲,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心已成为覆盖长三角地区的高血压教育培训基地。此外控烟、糖尿病中心、烧伤的防治与急救、血液病肾脏病健康教育、乳腺病资源中心等都已经广泛开展,医务人员通过义诊、网络教育、上媒体讲座、下社区宣教等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大大提高市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传承百年历史,力争再创辉煌。瑞金医院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在医、教、研、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把群众满意作为办好医院的首要任务,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院拥有215个科室,871位医生,电线(预约挂号),(总机)、010-114(挂号)

  医院简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岗职工4861人,开放床位1755张。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拥有27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5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1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专家10人。 北医三院拥有国内最强的脊柱外科和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治疗方法最全面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中国最早成立、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及眼科疑难重症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及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居国内一流水平;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北医三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骨科、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妇科、产科、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等二十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为国家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十余年来,北医三院门、急诊量始终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2017年,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近399.11万人次,年服务出院患者10.31万余人次,年手术量6.15万余例次,在我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总数为5272人,平均住院日为5.78天。在北京市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综合评价中,北医三院各项主要管理指标达先进水平。多次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表彰。在北医三院住院患者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 北医三院拥有18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 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作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每年近800名医学生、35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在此临床学习。同时,还承担着1500余名进修医生和近400名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每年110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1.1万名学员。 北医三院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辅助生殖、分子心血管学(参与)和视觉损伤与修复(参与);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脊柱疾病研究、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心血管受体研究、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疾病、眼部神经损伤重建保护与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及转化。2009年至2016年,我院中华医学会等主系列副主委以上现任兼职114人次; 39人次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杂志任主编或副主编,涉及14个科室。 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乔杰团队牵头进行的《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徐明团队参与,北京大学进行的《细胞钙信号及分子调控》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我院乔杰教授研究团队与北大谢晓亮教授研究团队、汤富酬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研究成果入选科技部公布的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乔杰教授研究团队和汤富酬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揭示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调控特征”研究成果入选科技部公布的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6年,消化科牵头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的多种因素一次性检验技术平台的研究”通过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验收;妇产科牵头承担的“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课题“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建立”通过科技部项目结题验收,并被评为“优秀”。骨科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项目”——暨“脊柱椎体、髋关节骨缺损及骨盆肿瘤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启动。妇产科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防治策略研究”启动。2017年1月,我院签署国内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科研成果产业化协议。 北医三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公立医院改革。近年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取得成果被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所采纳。在临床路径、优质服务护理工程、对口支援、医联体建设、援藏援疆支边等方面发挥了国家级医院的作用。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近年来,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抗震救灾、健康快车、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救援、非洲“光明行”、历次全国“两会”等各项医疗保障任务。 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拥有50多年历史的北医三院,积淀历久弥新的医院文化,充满朝气与活力。全体北医三院人将继续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感承载生命的重托,为建设“国家级医疗中心、高水平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医院简介: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两次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十二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一百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近百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61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6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26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0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2020年手术量36697人次、年出院病人7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机关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欠发达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本院拥有416个科室,1268位医生,电话(总院),(二沙岛分院),(芳村分院),(大学城分院),(珠海分院)

  医院简介: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研修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慈善医院)、珠海医院、大学城医院、琶洲医院(广州和睦家医院)六间医院及广州下塘、天河、罗冲围三个门诊部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研修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落户我院。医院还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服务患者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2017年医院年门诊服务患者量达到712.6万人次,年收治病人12.6万人次。医院床位超过3000张,拥有超过15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每天调剂处方3万余张,每天中药饮片使用量超过12吨,是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 医院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使医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医院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经验获肯定,被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中医系统推广。医院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做法和经验获得全国推广。 医院致力于人才培养,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中医药人才汇聚的洼地和名医辈出的摇篮。医院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实施育人工程,致力于培养名家大师,在全国率先实施“师带徒”,首创跨地区拜师以及“脱产跟师”“集体带集体”“一代带二代”等师承模式,在院内成立名医工作室、岭南中医流派工作室等,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梯队。目前,共有128位全国名医在院带徒,其中国医大师29人,一大批备受患者追捧及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中青年专家不断涌现。医院拥有邓铁涛、禤国维2位国医大师,刘茂才、林毅2位全国名中医,以及37位广东省名中医,11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 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病人至上 员工为本 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的医学”的发展理念。成为全国中医系统拥有最多重点专科/学科的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2个,以及3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始终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作为发展的主旋律。成立了名医工作室、传统疗法中心,努力挖掘整理古文献中的精华,努力挖掘整理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独到技术,努力挖掘整理本医院优秀中医药人才的经验,努力挖掘整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不断挖掘整理民间安全有效的单方、验方。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医院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中医药特色技术筛选与评价中心。医院探索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疑难病的疗效,组建了全国首家“中医经典病房”,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探索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的优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治未病中心”“中医慢病管理中心”,逐步形成了未病、欲病、慢病三个层次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岭南陈氏针法”系省级非遗项目,疗效肯定获百姓点赞。 检验中心是全国第一批通过ISO/IEC17025校准实验室和ISO15195参考实验室认可的单位,是全国首家通过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医院检验科,检验结果得到国际互认。 医院专科影响力辐射全省乃至省外。与160多家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辐射四川、重庆、湖南、广西、新疆、内蒙古等17个省市。牵头组建16个专科医疗联盟,与广州市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合作模式。 全国首建智慧药房。在线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检查结果、中药代煎及配送,通过互联网,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 科研创新与对外国际合作硕果累累。医院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香港、澳门、台湾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拥有六个国家级基地(研究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研究培训中心、临床流行病学应用研究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GCP)。是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的第一家海外国际合作基地——“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中国-瑞典中医药中心,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五年来,主持140多项国家重点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省部级课题500多项。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开办中医学、临床医学两个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8个;在校生3112人,其中本科1596人、硕生762人、博士203人。医院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在信誉上追求诚信可靠,涌现出了如抗非烈士叶欣等先进人物,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点赞!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等各方领导高度评价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成效,多次赞誉广东省中医院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 新时代!新征程!今天,广东省中医院人正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典范而努力奋斗!

  医院简介:沧桑岁月筚路蓝缕,百廿基业砥砺前行。2017年,山东省立医院迎来了建院120周年华诞。1897年,因胶济铁路需要,德国天主教会在济南经二路纬二路东兴里创办了“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这是山东省立医院的雏形。1915年,日本占领山东后,医院先后改名为“青岛守备军民政部铁道部济南医院”,“同仁会济南医院”。1945年,医院由山东省政府接管,始称“山东省立医院”。1948年,济南解放之时医院回归人民的怀抱。120年风雨历程,一代代省医人披荆斩棘、夙兴夜寐,在解放后的岁月里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世纪科学发展、创建辉煌,在山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一步步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定步伐。百廿省医,丰厚积累,威名远扬。医院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同时挂牌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红十字会医院、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院。有中心院区和东院两个院区,开放床位3500余张,年门急诊量350余万人次,年出院患者14万人次,手术6.9万台次,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全省第一。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位列第42,华东区综合实力位列第16; “中国顶级医院100强”位列第34,已成为山东省内首屈一指、全国知名的历史名院。百廿省医,精诚仁和,医术领先。一代代省医人胸怀仁心大爱,以精湛医术服务百姓健康。医院多项技术国内领先,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具备所有种类资质的医疗机构,医院活体肝移植技术国内领先; 在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 磨痂术在烧伤深∥度的应用被国内医院广泛推广;听力重建、耳神经与侧颅底外科手术及耳性眩晕综合治疗国内先进;辅助生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百廿省医,医脉相传,枝繁叶茂。一个个科室如雨后春笋,在不同的医学领域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医院加强专科医院建设,先后成立了山东省儿童医院、山东省骨科医院、山东省立口腔医院。119个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泰山学者岗位,2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4个临床医学研究所……现代化的山东省立医院学科齐全、特色突出、势头强劲。在“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是山东省唯一26个学科全部荣登榜单的医院。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胸外科5个专业跻身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百廿省医,精英辈出,人才济济。拥有双聘院士5名,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14名(海外“泰山学者”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49名,高级职称人员927人。研究生导师40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3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任职43人,中华医学会候任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9人,省级医学会主委副主委136人。百廿省医,术业精进,开拓求新。曾获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2013年摘取山东省唯一一项省科技最高奖。近5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912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1.6亿元,分别较“十一五”增长102%、216%;SCI(E)收录论文1000余篇;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4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49项,包括山东省科技最高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0项,国际合作奖1项。2016年,医院发明专利数量居全国医院第5位,SCIE论文数居全国医院第11位。百廿省医,坚守公益,大爱无疆。医院以“济世救人,尊重生命”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全预约”诊疗模式省内第一,便民惠民措施层出不穷;优质护理实现全覆盖,优质医疗服务让患者就医感受持续提升;援青、援藏、援非、卫生支农,各级医师400余人次,对口帮扶的足迹行至边疆、远达坦桑尼亚、塞舍尔、赞比亚;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炸、江苏昆山特大爆炸事故等历次突发事件,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等重大社会活动,山东省立医院应急救援勇挑重担。百廿省医,龙头示范,助力医改。2004年组建医院集团,拥有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眼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山东省妇产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影像医学研究所、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菏泽医院等5家单位。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创建涵盖29家成员单位的医联体,构建涵盖500余家基层医疗的远程医学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造福基层百姓,引领省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大业。多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文明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管理创新单位”、“全国改革创新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百廿初心不变,百廿征程再启。伴着党的十九大的温暖春风,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号角,山东省立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新时代奋进的征程中,山东省立医院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计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伟大旗帜,踏上伟大征程,实现伟大梦想,努力创建“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级名院”,续写山东省立医院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本院拥有625个科室,1081位医生,电线(预约挂号),(总机),(咨询),(医务处),(院办)

  医院简介:中日友好医院(简称“中日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于1984年10月23日开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时任全国政协主席同志分别题写院名。中日医院现编制床位1610张(含北区、西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并承担中央保健医疗任务、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任务,附设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同时还是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中日医院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首批国外无偿援助项目,是当时中国最富于国际色彩、设施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医院。自诞生之日起,中日医院就站立在了时代的前列,承载了国家引领医院体制改革、实现医学卓越创新,建设中国最现代化医院的重托。中日医院在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努力践行科学和人道精神,不断追踪现代医学发展,着力传承中华医学瑰宝,创造了无数个或医院、或地区、或国家的第一。辛育龄、潘孝仁、焦树德、印会河、王国相、晁恩祥等医学前辈的大医风范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在医院的发展史上树起座座丰碑。医院为国担当,2003年,成为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专病医院;2005年,参与印尼海啸救援;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首要医疗保障医院,为中国添彩。学术方面,王辰院士等在慢阻肺、哮喘、呼吸系感染、呼吸危重症、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病、戒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肺栓塞半量溶栓疗法等多项重要创新进入国际诊疗指南;潘孝仁教授、李光伟教授等历时长达20余年进行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被称为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是国际医学研究的经典;杨文英教授团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科学的数据揭示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严峻形势;王国相教授等在神经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晁恩祥教授等参与研制的金花清感方被确证对新甲流有效,在我国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医院的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胸外科、疼痛科、中医风湿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肺病科、肛肠科、临床护理专业等科室及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日医院现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1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先后承担了4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医院是北京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学术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多个医疗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医院是北京市A类定点医疗机构。国际部被外国人在京协会评为“外国人在京就医国有医院满意率第一单位”,目前已与国内外40余家商业保险公司开通直付业务。医院在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当前,全院上下秉承“昌明进取,正道力行”的院训和“以教为政,为职工建设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的核心管理理念,以“照护生命与健康”为使命,以“做中国医疗事业先进的思想源和强劲的动力源”为愿景,确立而立之后“一年转观念、二年入轨道、三年开局面”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构建以业务技术管理体系和经济经营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共同创造中日医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医院简介: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百年同济,名医荟萃。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29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255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4名。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全国第二),妇产科被评选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服务病人数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服务病人数连续1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百年探索、勇攀高峰,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业内誉称为“同济现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五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七年突破百项,名列全国医院前茅。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获得科研课题成果奖达511项次,其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论文发表数位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显示,2008年-2017年,十年科技论文引用次数全国医疗机构列第二名。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医学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德、美、俄等国6家医疗机构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12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医院”。2012年12月,同济医院亚洲首个通过德国KTQ质量认证。一所百年老院,沉淀着物茂风华;一个新的世纪,激荡着意气风发。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百年同济绽放出无尽的光彩。

  本院拥有136个科室,1140位医生,电线(预约挂号),(北大医院总机),(院办),(男科中心),,

  医院简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北大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百余年来,我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儿科教研室(1929)、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儿科神经专业(1961)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大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共有64个病房,1574张病床。日均门诊量1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8.6万余人,手术4.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0余人,副高级职称350余人,我院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我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时,我院还承担着全市6万余人的公费医疗,以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在我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近四十年来我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100余人,研究生近3300人,其中包括硕士1700余人,博士1400余人,博士后近70人。目前我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28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8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370人左右。同时,我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在我院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各类考试的人员共计4万余人次。我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的领先地位,近十年来,我院累计发表论文1.3万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26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net等国际期刊上。获批国家级、部委级、市级、校级、院级、横向课题2300余项,获批经费9亿余元。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70余项,其中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北大医院有着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秉承“厚德尚道”的核心价值观,在“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的愿景指引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努力把我院建成“员工工作的乐园、人才培养的沃土、科学研究的殿堂、医疗服务的圣地、国际交流的中心”。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国家队”的北大医院也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医改、精细管理”,竭尽全力改善医疗卫生环境和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全体北大医院职工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走向卓越”,构建和谐医患环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院拥有158个科室,942位医生,电线(预约挂号),(新院总机),(老院总机)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白塔寺院区: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3号

  医院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最初命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医学进步的见证。医院成功进行了亚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和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设备,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管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目前正在运行2个院区,筹建2个院区。白塔寺院区(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和西直门院区(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48张。建设中的通州院区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北院区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医院现有在岗职工4204人,开放床位1720张,设有48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28个行政职能处室。医院临床、教学、科研三大学科集群比肩并行,拥有1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18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北京大学研究所,6个北京大学研究中心和2个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中心。同时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017年医院重症医学专业中标“国家发改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项目。医院人才辈出,现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863计划青年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4人,在岗博士生导师257人。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标兵”、“首都医药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大学统战工作先进党委”等荣誉表彰。近年来医院将努力推进“一二三工程”作为今后五年医院发展总体思路,即“一个中心”以医院全面发展为中心,抓住基本医疗质量和创新医疗技术“两个基本点”,实施人才、学科、空间“三大战略”,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 年门急诊就诊患者268.72万人次,出院病人总数81893人次,全年手术量62015台。医院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关节置换、恶性肿瘤、骨与关节损伤及脊柱功能重建、胸部微创手术、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学科领域的诊断治疗均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医院以提升基本医疗质量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机制政策倾斜等鼓励创新技术转化,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努力推进医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医院在多个学科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的学科群平台,充分发挥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带动多学科共同提升医疗技术和诊疗水平。打造创伤救治中心学科群、成立睡眠中心,通过MDT带动学科发展;成立眼视光中心,为学科综合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增加多学科联合门诊,通过学科合作、共克疑难。北京方案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我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创建创伤救治体系“中国模式”,牵头开展“安全中国、百县工程”严重创伤区域性救治体系建设,让严重创伤区域性救治模式惠及基层百姓。教学医院作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每年近千名医学生、博士生、硕士生在此临床学习。医院紧密围绕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同时,每年还承担着近1500名各级各类进修医生和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学员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全面总结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经验,确定“1个重点6个方面”的特色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即“以优秀的教师团队为重点,坚持做好八年制教育、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培养、进修医师培养、本院职工继续教育、护理教学6个方面的工作”。目前拥有18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科研医院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要求,着眼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领域,强化创新导向,梳理和优化一系列科研政策,打破壁垒,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研究团队,从医院发展整体的体制机制上推进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不断向临床应用转化让科研植根临床服务患者。医院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年来平均每年负责、参加科研项目经费亿元左右,曾获得(含参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省部级及社会力量设奖的科研成果奖共百余项。逐步搭建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平台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全面高效的服务。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综合排名第8,在北京地区排名第3,10个学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护理学、眼科、骨外科、胸外科、肿瘤学、皮肤科、急诊医学、内分泌科)位列前20名。管理医院配合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应对医改带来的挑战,积极调整和改革医院运行机制,加强经济管理,逐步实现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高值耗材管理,建设节约型医院的理念。设立“111”学科人才规划基金,即五年资助10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培训,每年资助100名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出国学习,推动10个学科从人才梯队、技术创新等得到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科带头人、搭建学科梯队、建设优秀科研团队、发展中青年骨干力量、发现与培养管理人才以及实现护理人才的职业化专业化培养。医院发挥资源优势,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不断健全双向转诊制度,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构建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医疗诊治格局。与北京市8家医疗机构建立区域医联体,与20余家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专科医联体,与34家外省市医疗机构共建异地医联体。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已完成近2000人次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社会责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医院扎实推进援疆、组团式援藏、对口支援等工作,先后向青海、内蒙古、西藏、新疆、西双版纳多家基层单位选派优秀管理和临床专业人才,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帮扶。作为全国三家承担西部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医院之一,连续8年先后接收了来自贵州、重庆、西藏等十余个西部省、市、自治区共计618名学员来院学习。2016年7月作为全国两家医院代表之一,我院在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抗震救灾、健康快车、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救援、非洲“光明行”、历次全国“两会”等各项医疗保障任务。并率先将医务志愿服务呈常态化,融入到医院的常规医疗服务中,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医务社工专业服务领域开展了儿童血液“髓爱童行”、产科“喂爱工程”和乳腺中心“乳此绽放”三项品牌服务。2017年6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指导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发起“安全中国,百县工程”,形成科学规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带动全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提升。从1918年到2018年,从北京中央医院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岁月的年轮承载着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历经世纪雨雪峥嵘,情系万千民众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名字始终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医院全院职工秉承“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醇良”的院训精神,强化医院内涵建设、落实医院发展战略,肩负起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才、学科、空间”三轮驱动,以百年华诞为新起点,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始终以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推动医院全面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院拥有162个科室,790位医生,电线(预约挂号),(总机),(咨询台)

  医院地址:西区: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东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内大街8号

  医院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同仁医院”)始建于1886年,是一所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同仁”商标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国内首家医疗服务业驰名商标。今天的同仁医院分为崇文门院区和亦庄院区,现有职工3600余人。医院设有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开放病床1611张,年门急诊量270余万人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与医院主体并称“一院三所”,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医疗科研联合体。眼科、耳鼻咽喉科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变态反应(鼻过敏)科为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和耳鼻咽喉科学院设在院内。医院设有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附设北京同仁眼库(国际眼库协会会员)。同仁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北京学者3名,长江学者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名,获国家级、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2名。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医院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医院现有学位点28个,其中博士学位点13个。硕士生导师114人,博士生导师41人。拥有15个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8项,其中国家级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3项。同仁医院历经百余年发展,凝练出“精诚勤和”的医院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同仁人将继承和发扬百年同仁优良传统,弘扬主流文化,苦练内功,精于内涵,团结一致,创新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