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要闻】锐意进取启新篇奋楫笃行护健康—

      |      2024-01-03 16:36:54

  【妇产要闻】锐意进取启新篇奋楫笃行护健康——妇科肿瘤放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学术会议暨第2届女性肿瘤精准放疗学术会议成功举办原标题:【妇产要闻】锐意进取启新篇,奋楫笃行护健康——妇科肿瘤放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学术会议暨第2届女性肿瘤精准放疗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29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办,中国研究型医院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分会、北京肿瘤学会、北京精准放射医学学会协办的妇科肿瘤放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学术会议暨第2届女性肿瘤精准放疗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会议采用线上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等省内外肿瘤放疗界顶级专家“齐聚一堂”,共述行业前沿,共享先进成果,共谋肿瘤精准放疗发展大计。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岁聿云暮,一元复始。12月29日,会议如期召开,本次会议由朱丽红教授主持。朱教授首先对百忙之中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进行了逐一介绍,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随后分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阴赪宏院长与李笠副院长为大会致开幕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阴赪宏院长讲到,为切实解决肿瘤患者就医需求,提升治疗效果,推动学科发展,医院于2022年成立了放疗中心,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积极引进先进硬件设施,完善中心人才梯队建设,为患者提供定位更精准的治疗服务。目前,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科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全方位良性推进,希望放疗中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李笠副院长表示,自放疗中心成立两年以来,从人员配置到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都是力求中心诊疗更加完善、合理、先进、高效。对2023年放疗中心收治患者疾病种类的盘点显示,患者主要集中在妇科肿瘤及乳腺癌方面,希望放疗中心再接再厉,扩展工作范围,开展更多专业的治疗方向。最后,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进放疗中心的发展,使更多患者受益。

  放射治疗(RT)和免疫药物的结合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特别是放射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PD-L1、CTLA-4)的结合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希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申文江教授系统阐述了免疫放射治疗的作用机制、免疫治疗中放疗剂量和分次、目前相关研究进展等,建议免疫放射治疗尽可能将局部手段与系统治疗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使患者受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就乳腺癌放射治疗进展进行了详实报告,具体包括乳腺癌放疗的适应证、放疗对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照射进展等。放疗是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的重要部分,手术后补充放射治疗是为了杀灭保乳术后的同侧乳房、乳房切除术后的胸壁以及区域淋巴结中潜在残留的肿瘤细胞,从而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治愈率。

  北京协和医院张福泉教授以宫颈癌精准放疗新技术——适应性放疗的实施为题进行了精彩讲授。他讲到,根治性放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自适应放疗可提高靶区覆盖度,保护周围危及器官,保障精准治疗;减小靶区外放,减小照射体积,降低放疗反应;突破单次剂量限制;改变分割模式,降低分次数。因此,适应性放疗在精准治疗上初步展现出临床优势,但要综合评估筛选适合自适应放疗患者。

  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局控率得以显著提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邹丽娟教授指出,远处转移、盆壁侵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结合循证医学数据分析,伴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可给予延伸野放疗治疗;对于外照射后肿瘤残存体积大、宫旁或盆壁侵犯患者,腔内联合插植是最佳的提量方法,不能插植时可通过外照射补量。

  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妇科肿瘤辅助治疗的重要“武器”,关于这些治疗措施在疾病中的应用方案从未停止过探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小凡教授多维度解读了放化疗联合热疗与放化疗、放疗与热疗间隔时间等相关研究。她表示,肿瘤热疗可以有效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度,提高放疗疗效,两种技术完美结合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有效率。晚期肿瘤患者并非无药可治,放疗联合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北京协和医院胡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王钢乐教授、杨淑丽教授、王金娟教授参与了该环节讨论。他们分别就乳腺癌的治疗发展方向、热疗与放化疗联合间隔时间、不同节点的免疫治疗、筛选评估适合自适应放疗患者等发表了自己见解,对晚期、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手段及疗效进行回顾总结。放疗与免疫、靶向的联合应用可能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期待更多的循证学证据。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50%以上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对于化疗欠佳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应该怎么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苗劲蔚教授通过系统梳理宫颈癌二线免疫治疗探索研究、宫颈癌一线免疫联合探索等研究给出了答案。免疫治疗打破了宫颈癌患者以化疗为主的系统治疗格局,为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选择。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探索,传统的放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成为了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新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朱丽红教授通过数据分析、两例病例分享,深度讲解了难治/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放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的要点和疑点,如评估筛选放射-免疫受益人群、放射-免疫联合时机等,理论结合实践,使与会学员受益匪浅。总之,靶向免疫治疗是继传统方法以外有效的新型治疗方式,也期待更多的探索。

  子宫内膜癌是少数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的恶性肿瘤。那么,晚期/复发后子宫内膜癌如何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吴玉梅教授通过结合临床实践及指南解读与分析,给予了详实的解答。综合治疗是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需通过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来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包括局部治疗(如手术、放疗、介入治疗等)和全身治疗(如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激素治疗等)。

  免疫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双免治疗等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热点,其疗效逐渐获得临床认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微教授对2023 ESMO子宫内膜癌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新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向。在dMMR人群中,在化疗基础上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可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PFS;对于非MSI-H/dMMR的患者,在肿瘤分子分型指导下采用免疫联合治疗策略可进一步扩大获益人群。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曼妮教授以宫颈癌治疗规范及研究热点为题,就宫颈癌微创手术争议、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争议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黄曼妮教授指出,具有高危因素者,推荐术后同步辅助放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CCRT是标准治疗方式,免疫联合化疗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新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赵辉教授、成九梅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肖绍文教授参与了该环节讨论。他们结合各自临床实践,以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对于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局部个体化治疗手段。同时,他们也肯定了免疫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结合自身宝贵经验,对放疗后肿瘤残余的宫颈癌患者、CCRT后肿瘤残留的挽救方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是在短疗程内通过图像引导实施大剂量的放射治疗,以达到肿瘤消融的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附近健康组织和细胞的损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晓婷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SBRT在原发宫颈癌治疗的中应用、在寡复发/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SBRT联合全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讲解,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外阴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由于病例数较少,有关治疗方法的随机临床研究不多,大多数研究是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魏丽春教授首先简要分享了阴道癌、外阴癌的治疗原则,随后重点强调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她表示,放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可提高肿瘤治愈率。

  免疫治疗改变了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格局。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以“卡度尼利单抗在宫颈癌领域研究进展”为题作了精彩讲座,重点分享了卡度尼利单抗作用机制及AK104晚期宫颈癌一线、二线研究进展。

  目前,已经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药物进入临床应用,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同时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rAEs)逐渐凸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唐秋教授首先简要阐述了ICIs的不良反应,随后对不良反应管理策略及处理作了详细讲解,建议临床医生更为严密地监测和尽早识别irAEs,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肿瘤患者在免疫治疗中最大获益。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徐小红教授、李凤霜教授、王雁教授参与了该环节讨论。他们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SBRT在不同类型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外阴癌治疗要点、临床避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的技巧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呈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与会同仁均表示获益匪浅,意犹未尽。

  最后,朱丽红教授总结到,祝贺学术会议圆满结束,相信通过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大家都会有所思考与进步,希望各位同仁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共同探讨妇科肿瘤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挑战和未来方向,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本次会议分别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郭银树教授、王彤教授、赵群教授、何玥教授、张颖教授、孔为民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各位主持人细心全面的主持和总结,为大会增添了一抹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