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与防治诊疗研讨会甘肃站圆满落幕多名权

      |      2024-02-04 03:10:24

  HPV感染与防治诊疗研讨会甘肃站圆满落幕多名权威专家参与授课讨论原标题:HPV感染与防治诊疗研讨会甘肃站圆满落幕,多名权威专家参与授课讨论

  为进一步加强宫颈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生殖道疾病规范化治疗水平,从而改善对生殖道疾病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宫颈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甘肃站HPV感染与防治诊疗研讨会”于2022年04月23日在线上召开。此次大会由甘肃省中医药大学武权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龙丽霞教授进行大会主持,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大保教授解读了《瑞琳他抗——HPV感染治疗新思路》,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龙丽霞教授解读了《瑞琳他抗——宫颈癌筛查异常的分流与HPV持续阳性的处理》,北京医院赵晓东教授进行了瑞琳他抗病例分享,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栾桦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孙晓彤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刘畅教授,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郭晓青教授,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唐晓琳教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会英教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菊莲教授,兰州市妇幼保健院马娟文教授等多名权威专家参与授课讨论。

  为进一步推动HPV与宫颈疾病预防和诊治的规范化,促进区内外学科交流,加强妇产科医师队伍建设,特举办了HPV感染疾病与宫颈癌防治研讨会。本次大会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做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以大会主席致辞、专题学术报告、专家点评、病例分享、学术讨论和会议总结等形式展开,在HPV感染疾病和宫颈癌防治领域展开积极讨论。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增加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已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其基因组主要包含8个开放读码框,按功能可分为调控染色体外的DNA复制的早期编码区(E区)和形成病毒衣壳的结构成分的晚期编码区(L区)和非编码区。迄今已确认200多种HPV基因型,其中有40多种与人类生殖道感染相关。根据致癌风险的大小,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低危型主要包括 HPV6、11、30、42、43、44、61等,常导致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良性生殖器疣。高危型主要包括HPV16、18、26、31、33、35、52、 56、58等,多导致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

  HPV属无包膜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对较强。在pH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在pH5.0以下或者pH9.0以上容易灭活。在体外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会影响其活性,耐寒不耐热。在干燥环境中也可存活较长时间,但在55~60℃时即发生变质。辐射X射线、γ射线或紫外线均能以不同机制使其灭活。

  大会上,吴大保教授详细讲解了HPV感染治疗的新方案和目前国内外关于HPV的前沿研究,对临床上HPV感染治疗进行了总结,其中对HPV患者感染因素、感染症状以及诊疗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讲解了依据HPV病毒特点的预防与治疗性产品——瑞琳他抗,作为在临床上系统治疗HPV感染的优选方案。

  吴大保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宫颈疾病中的致癌机制以及HPV抗原的制备,并讲解了瑞琳他抗的研发机制及和核心成分,是以卵黄球蛋白(IgY抗体)为核心的生物耗材。对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亚型反复感染的患者,及物理与手术治疗尚无法转阴的患者、尖锐湿疣术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侣都有治疗作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方法,吴大保教授都给予了一一解答。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病原学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从HPV感染宿主细胞到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存在两种状态,即低危病变(CINI)和高危病变(CINII和CINIII)。HPV首先以游离状态潜伏于基底细胞核内,利用宿主细胞内物质合成衣壳蛋白,以繁衍子代病毒,即CINI,此时绝大多数都能依靠自身免疫清除(1-2年内)。少数持续感染(2年以上不能清除病毒者),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中,使宿主细胞周期失控,增值紊乱并丧失分化能力,进入癌前病变状态,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据研究报道,HPV感染的检出率在正常人群、CINI、CINII、CINIII、宫颈癌组中分别为4%、30%、55%、65%、99.8%。但HPV感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宫颈癌,从HPV感染发展至浸润性宫颈癌的平均时间需要25~30年,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漫长过程。

  HPV感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宫颈癌的发生也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过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依病变的严重程度又分为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I)、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II)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III)。

  龙丽霞教授进一步讲解了瑞琳他抗在HPV诊治中的显著作用。瑞琳他抗,对于无法自我清除的HPV感染患者,阻断其HPV持续性感染,降低病毒载量负荷进而防止宫颈病变有着重要意义。龙丽霞教授强调了越早干预,越容易清除HPV病毒,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级别的增加,清除HPV病毒就比较困难,所以在早期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干预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会上,赵晓东教授分享了瑞琳他抗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以及使用瑞琳他抗治疗过程中的大量真实案例,通过对患者的定期随访,分析了临床特征、病例类型等,显示了瑞琳他抗在治疗HPV感染和宫颈疾病中所取得的显著效果。瑞琳他抗能够阻断生殖道HPV感染,降低HPV病毒载量,预防宫颈病变发生,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不同级别中,通过清除游离病毒颗粒,及早清除受感染的宿主细胞,打破HPV持续感染的状态,提高CIN患者的治愈率。

  近几年,随着临床专家对HPV感染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阴道微生态的调节对HPV感染治疗的意义,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治疗HPV的同时,阴道疾病的治疗也尤为关键,既要清除病毒,也要调节微生态,全方位治疗HPV感染。

  据统计,80%的妇女在一生中曾感染过HPV,只有5%-10%发展为持续性感染,仅2%-3%的HPV感染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医学上认为HPV-DNA检测是对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流的工具和对CIN进行预测,同时也是评判初期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一个指标,能对宫颈癌进行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并改善预后和抗复发的有效措施,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十分重要。

  虽然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但不是导致癌变的充分条件。需要同时存在其他可能增加宫颈癌风险的协同因素,这些协同因素可能通过促进HPV感染、或促进HPV持续性感染、或HPV感染后加快宫颈病变的自然进程等,从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旨在对高危人群进行早筛查,早治疗。

  最后,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在HPV以及宫颈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赞扬了瑞琳他抗携手基金会援助项目、商业保险等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负担的巨大努力。随着病因学的进一步突破、子宫颈癌病变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HPV检测和诊疗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将会大大提高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早期预防率,从而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子宫颈癌将会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肿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