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小知识之三

      |      2024-02-18 01:33:31

  放疗小知识之三现在由于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肿瘤有各种转移方式。社会上经常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果骨转移的话,可能患者就该危险了、不好治了……​所以大家如果听到这个词就会很害怕。

  “骨转移瘤”,顾名思义,就是肿瘤细胞在人体的骨骼中“安家落户”,继而引起骨质破坏。

  由于骨组织富含大量的骨髓,血供营养充足,非常适合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细胞会沉降下来,在骨组织表面安家,即形成了骨转移。

  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不断增殖,骨组织逐渐被肿瘤细胞蚕食破坏。不同的恶性肿瘤,其发生骨转移的概率与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统计分析发现: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大概有60%~75%;肺癌、肾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率次之,大概有20%~45%;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结直肠癌和妇科肿瘤也可能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一般在10%以内。

  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就像钢筋对于高楼大厦,如果钢筋锈蚀断裂,大楼会随时面临着坍塌的风险,我们的身体同样如此。的确,骨转移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但是也绝对不能说就没有希望了。

  目前事实上也并不都是这样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的。

  如果怀疑骨转移的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CT、MRI、PET-CT、实验室检查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ECT,临床中也称之为骨扫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测肿瘤骨转移的方法。检查前,需要向人体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这种同位素会在骨破坏部位聚集,显示在图像上就会与正常部位具有明显差异。骨扫描一次显像可对全身骨骼进行评估,长期以来都是检测骨转移瘤的标准及首选方法。

  X射线检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平片,可发现某些病理性骨折,为手术提供依据。该选项经济实惠,应用广泛。

  若骨转移邻近脊髓时,MRI能准确显示肿瘤侵犯部位、范围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评估脊髓受压迫程度。

  1.根据分类治疗原则,决定全身抗肿瘤治疗的方案。意思就是肿瘤治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现代医学需要综合考虑整体治疗。

  3.手术治疗。这个不用解释,因为有些影响到了功能或者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能患者需要手术。

  放疗是骨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骨转移瘤的止痛效果非常明确,可使疼痛的缓解率达到80%~90%,能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放疗在减轻疼痛的同时,可杀灭肿瘤细胞,可明显减少病理性骨折、截瘫等与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一般情况下,对于骨转移病灶部位数量较少的患者,若出现疼痛、脊髓或神经受压,或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高,均可进行放疗。

  如果患者全身多发骨转移,应以全身治疗为主,对于骨转移比较严重的部位可以加用放疗,以改善局部症状。对于以成骨性病变为主的全身多发骨转移,放射性核素治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将药物注射入体内后,药物会浓聚在骨转移病灶部位,并产生射线对病灶进行照射,达到缓解疼痛、杀伤肿瘤细胞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国内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包括89Sr和153Sm-EDTMP等。这个仅仅作为概念介绍了解,大家不用记。

  注意!骨转移瘤的患者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所以放疗期间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活动,起卧速度要慢,防止局部受力不均导致意外发生,疼痛部位动作要缓慢或者是采取制动。

  对于椎体转移瘤的患者,建议睡硬板床,根据部位加用颈托或者腰托,骨盆或下肢骨转移瘤的患者要尽量减少站立、下蹲的时间。除了骨转移瘤本身所导致的症状外,放疗期间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可能出现骨转移部位的疼痛加重,主要表现为酸胀感伴有疼痛,这是因受照射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组织积聚造成的,放疗结束后疼痛会逐步减轻直至消失。由于骨转移的部位多样化,可能会出现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比如肋骨转移瘤治疗中可能出现照射部位皮肤损伤、颅骨转移瘤治疗可能脱发等。

  因为骨转移瘤的放疗剂量相对比较低,这些损伤出现的概率较小,即便出现,放疗结束后大都能恢复正常。一旦发生骨转移,说明肿瘤已经到了相对比较晚的分期,所以放疗后仍需要积极地进行原发肿瘤的治疗,仍然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以上内容已通过专业医疗工作者审核,科普文章不代表门诊意见,大家有具体情况要到医院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