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报告单锁定凶险“血癌”镇江48岁女子赢得生

      |      2023-12-16 00:27:31

  一张报告单锁定凶险“血癌”镇江48岁女子赢得生命转机扬子晚报网12月15日讯(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记者 万凌云) “你先不要走,我要等一个电话!”陶玥(化名)刚走进镇江市江大附院(又名镇江江滨医院)血液科陆益龙主任医师的诊室,陆主任就示意她不要离开。

  约摸十分钟左右,陆主任的手机响起,沟通几句后陆主任神情立刻严肃起来,挂了电话便对陶玥说道:“现在就住院,我给你开的药立刻就吃,一分钟也不要耽误!”

  陶玥不知道,在她复诊前的几个小时里,有两个人在为她紧张奋战,根据一张“可疑”的报告单,两位医生顺藤摸瓜,锁定凶险血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开展了争分夺秒的救治。

  “该病如果发现不及时,早期死亡率极高,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接受治疗后治愈率可达95%以上。”12月15日,院方告诉记者。

  “陆主任,我住院检查的时候查出来血栓,想请您看下怎么治疗。”12月7日上午,48岁的陶玥带着几张报告单,来到了血液科陆益龙主任医师的门诊。她告诉陆主任,自己前不久在镇江某医院住院做妇科手术的时候,发现凝血功能有些异常,该院医生初步诊断为血栓和贫血。所以她想到江滨医院血液科来寻求治疗方法。

  查看了陶玥的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报告单后,陆主任发现其粒细胞减少合并贫血,D-二聚体增高。但是查体时并未发现任何动静脉血栓形成体征,上下肢血管B超也未发现有血管血栓形成。

  “我认为血栓的可能性不大,建议你再复查一下血常规、贫血三项和凝血常规。”听从陆主任的建议,上午10点25分,陶玥在门诊完成了血检采样。

  下午1点多,陆主任打开电脑查看上午接诊患者的报告结果,为下午的复诊做准备。查阅到陶玥的报告时,几项异常立刻引起了他的警觉:“我发现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低、D-二聚体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略缩短。”

  即便陶玥的血小板指标几乎正常(较标准稍减低),并不符合白血病的典型表现,但陆主任还是联想到了白血病的可能。“她的指标并不典型,但是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我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陆主任立即拿起电话,拨通了检验科蒋茜主任技师的电话。她是血液病检查领域的专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她的“专长”。镇江乃至周边医院遇到棘手的标本,都会请她帮忙。

  接通电话后,陆主任刚说出患者的姓名,没想到蒋主任立刻回复道:“我也正在看这个病人的标本呢,确实有问题,给我点时间,有结果立刻回复你!”

  12月7日下午一点左右,检验科实验室里的蒋主任正在电脑上审核当天要发出的凝血报告结果,当阅览到陶玥的报告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偏低,D-二聚体明显增高。对于检验人员而言,患者指标异常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职业敏感性,让蒋主任对这个报告单立刻警觉起来。

  “我扫了一眼报告上的临床诊断,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将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做一个核对,发现诊断写的是贫血。”蒋主任说,患者的报告结果说明凝血功能异常,但单纯的贫血一般不会影响凝血结果。

  发现问题后,蒋主任第一时间调取了凝血常规标本,查看里面是否有凝块。在发现标本并无异常,说明报告结果准确。

  “是不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个念头立即出现在了蒋主任的脑海里。她解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少见类型,实验检查早期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为特征,极少数患者为纤溶亢进。该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低、D-二聚体高,表现为继发性纤溶,虽然不典型,但也不能排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

  如果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那么救治几乎是争分夺秒,因为患者随时可能出血死亡。

  来不及再找患者去开检查单,蒋主任立即安排同事程文骁去门诊调取了血常规的标本。同事一路小跑着取回了标本,推片、染色……正当蒋主任将玻片放上显微镜的时候,陆主任的电话来了。两人对这张报告单的疑问,不谋而合。

  “找到了!”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阅片中,蒋主任发现了那枚异常早幼粒细胞,初步怀疑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接到电话,我就赶紧让患者住院,并且开了维A酸让她立即口服。患者刚开始还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等我解释之后她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凶险。”陆主任说。

  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主要的特征,也是造成该病早期死亡率非常高的主要原因,在没有特效药以前,很多患者会因为大出血死亡。但是目前,已经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维A酸,只要能够及早发现,及时用药,其治愈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快,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关键!在初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后,陆主任立即开了维A酸让陶玥口服。“一旦确诊,就是和时间赛跑,因为出血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我们曾经有一名患者,上午还在犹豫要不要接受进一步检查,下午就突发颅内出血去世了。”

  血液科主任费小明第一时间给陶玥安排了骨髓穿刺。当天下午5点40分,骨髓涂片结果出来了,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月13日,染色体、基因检测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突出症状是出血,如牙龈出血、肺部出血、颅内出血等等。那么,陶玥有没有这样的表现呢?

  住院后,医生仔细询问了陶玥的病史。原来,陶玥就是因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三月余在外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只是一直没有查找出出血的原因。如果不是这次误打误撞来看血栓,绝不可能想到幕后“黑手”,竟是白血病!

  职业的警觉与敏感,让陆主任、蒋主任完成了临床和检验之间的一次默契配合,在费小明主任和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患者赢得了生命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