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科医院有哪些-全国妇科医院排名榜-知名

      |      2023-12-19 23:58:52

  全国妇科医院有哪些-全国妇科医院排名榜-全国妇科知名医院-第4页-39就医助手医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沪上一所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省部共建研究型中医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1984—2018年十八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上海市卫生系统唯一),多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和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院。2010年以来,医院7次获得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A级。医院拥有东西二院,核定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320张。医院2018年各项业务指标、效率指标均位列全市三甲综合性医院前列。医院中医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现拥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药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6个,中管局重点专科14个。中医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制剂室是全国中药制剂和剂改基地,神经内科是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开设的专病专科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享誉全国。近年来,医院坚持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建立了2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9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2个上海市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医院拥有多个重症监护室,医疗设施先进,内外妇儿科室设置齐全,2012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恢复产科,已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六个重点单位之一、浦东地区三个急救中心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和上海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也设在院内。医院目前配备了3.0T核磁共振仪、128排双源螺旋CT、SPECT/CT、PET/CT、全数字X光摄片机、全数字乳腺钼靶成像系统、骨关节成像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O臂机、高清电子胃肠镜、高清腹腔镜手术系统、钬激光手术系统、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手术导航系统、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四杆联动液相质谱联用仪、高内涵药物筛选系统、基因芯片扫描仪、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模块式生化仪、荧光定量PCR检测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在药学部门配置了全自动发药机、全自动包药机等先进设备。医院现有职工总数205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4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5名,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70人次,担任全国和上海市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100余名。现拥有全国名中医2名,上海市名中医20名、47名曙光名中医、50名曙光高级中医师,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医院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现有校级研究所5个、院级研究所9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成立了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肾病证省部共建实验室。具备国际标准的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完成了中国首例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临床实验项目。每年获立项的科研经费约1.5亿元左右。2018年获得“上海市专利示范单位”称号。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曙光临床医学院现有教研室18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7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生导师48名,硕士生导师189名。每年承担1000人次以上的各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各教研室主编的“十三五”国家级统编教材18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与“十二五”同期相比增幅翻一番。2008年曙光医院被批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随后,医院又接连承担了ISO TC/249秘书工作以及WHO ICD 11工作。2015年,由曙光医院和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市大学医院共同建设的中国-捷克“中医中心”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揭牌,同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共同见证曙光医院和捷方签署《中国传统医药在捷克发展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全面推动该中心项目在捷克的发展。曙光医院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东欧国家中医药工作协作组首批成员单位。曙光医院以“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为核心理念,在全国首创“伦理查房”,锻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曙光文化。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打造亚洲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研究型中医院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医院地址:市南院区: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崂山院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59号;黄岛院区:青岛市黄岛区五台山路1677号;市北院区: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嘉兴路7号

  医院简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省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省直保健定点医院,位列复旦“中国医院排行榜”第53位、国家卫健委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20位。目前,医院市南院区、崂山院区、西海岸院区、市北院区、平度院区开放床位5723张。全院年门急诊量722万人次、出院28.3万人次、手术15.6万例,四级手术人数全国第3位。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4个、精品特色亚专科3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医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75名,博士1013名,硕士1937名,留学归国人员200余名。拥有双聘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7人,担任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常委及以上职务14人,省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286人。医院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科教楼,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ET-CT等国际一流设备,万元以上设备达1万余台件。医院打造了国内一流的中心,目前已完成高难度心脏移植28例,肝脏移植901例,肾移植1669例,肺移植8例,数量及水平稳居全省第一;达芬奇手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4500余例。与此同时,医院大力推行智能化医疗,获批全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通过互联互通五乙测评三甲综合医院。

  医院地址:总院:上海市稌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上海市上南路1000弄上钢二村45号

  医院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50余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名药”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著名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三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2018年6月医院通过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初次评审,成为全球首家通过JCI学术型医学中心认证的中医医院。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1000弄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8.65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色鲜明,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色体检门诊等服务。年门急诊人次356万余,年出院人次5.4万余。科室设置齐全,有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6个,药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数字胃肠机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上海市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4个(其中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1个;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40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中央“千人计划”1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上海“千人计划”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42名;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36个。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2001年首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成立36个名中医工作室,其中15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于2000年7月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内包括5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西结合医院。2004年起与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开展名中医下社区、科研合作、适宜技术推广等帮建工作,相关工作获评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医疗服务品牌”项目。医院大力开展分级诊疗模式探索,通过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扶持集团二级医院特色专科专病的创立和发展,先后托管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大力推动跨省协作,先后在宁波市镇海区和温岭市挂牌成立龙华医院分院,为两地人民带去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同时,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53一体化)、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立陆德铭、施杞名师工作室,陈湘君、唐汉钧、吴银根名师研究室,以名师研究室为依托,展开教学查房和示范课程讲座,并进行名师教学思路研讨,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被列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教材建设为载体,总结学科建设成果,承担多部国家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的主编工作。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医院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力争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共赢,全面带动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医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继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使命,秉承“严谨、仁爱、继承、创新”的医院精神,向着“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受人尊敬的品牌医院”的愿景,目标建设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本院拥有110个科室,445位医生,电话(总机),(免费咨询电线 (院办)

  医院简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目前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00余张,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肝脏外科、神经外科、骨软组织外科、肿瘤妇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综合治疗科、麻醉科、放射诊断科、检验科、药剂科、内镜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放射诊断科、心肺功能科、核医学科、营养科26个临床医技科室。截至2017年底,医院有教职员工2147人,其中执业医师557人,护理人员951人,医技人员390人;正、副教授275人;博士生导师58人,硕士生导师75人。其中,刘泰福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欧洲放射学会荣誉委员,蒋国梁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目前,医院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肿瘤学、病理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肿瘤科、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3个(乳腺癌、放射治疗、病理学)、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乳腺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1个(上海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胸外科)、上海卫生重点学科1个(病理学),同时也是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中心和上海市抗癌协会挂靠单位。设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胰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防治中心等科研机构。主办《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英文版《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3本学术期刊,以及《抗癌》科普杂志。2017年医院门急诊量133.97万人次,住院7.64万人次,手术4.22万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89天,医院运营效率位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位。医院在最新的2016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位列第26位,位居全国专科医院第一名,病理科连续第七年排名全国第一,肿瘤学排名全国第二。2017年医院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0名,博士研究生56名,博士后3名;毕业硕士44名,博士49名;规培招录76名,结业86名。共获得各类纵向科研课题139项,累计科研经费6812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项,总经费4550万元;共发表SCI论文338篇,IF总分为1558,其中大于5分108篇,在JCO、Nature子刊、Gastroenterology等顶级杂志上展示了我院原创性成果;获得授权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2017年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遴选百家顶尖医院投资百亿元的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上海市仅6家医院入围,我院作为上海市唯一的一家专科医院成功入选,充分彰显了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扎实根基。医院本着“构建内外关系、服务肿瘤患者、树立医院形象”的发展方向,把握原则,注重实效,不断加强国内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受益人群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2017年,医院积极探索肿瘤预防诊治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相继与上海市闵行、宝山、金山等区县卫计委进行全面肿瘤防治医联体建设签约,积极推动区域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区域内肿瘤规范化防治水平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致力建立基于分级诊疗和慢病管理的肿瘤防治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积极拓展国际间“姐妹医院”合作项目。先后与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中心(MDACC)、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日本金沢大学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Kanazawa University)、意大利肿瘤研究中心、美国杜克大学肿瘤研究所、澳大利亚皮特麦卡勒姆癌症中心、加拿大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签署协议,缔结为姐妹医院,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患者国际转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至此,我院已与国际上8所高端癌症研究机构和医院缔结了姐妹医院合作关系,为我院的学科建设搭建了优质的国际平台,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国际联络并推进我院的国际声望。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国家和本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进入开业运营的第三年,我院在确保临床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质子重离子放疗对肿瘤的“定向爆破”优势,在临床经验、患者治疗数量积累的同时,不断优化收治流程,使粒子患者收治效率逐步提高、重离子放疗比例进一步提升,质子重离子技术的临床转化成效可喜。目前放疗患者收治数已突破1000例,与国际同类机构开业后同期收治数相比,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中心今年顺利通过JCI国际认证,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通过JCI认证的质子重离子中心。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严守质子重离子放疗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持续关注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稳步实现“质”和“量”的双提升。2018年,医院将以优秀的肿瘤学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科学的医院管理、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人性化的护理和关怀,继续为来自全国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本院拥有215个科室,682位医生,电线(预约挂号) (咨询)(预约挂号)

  医院简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核定床位1826张,实际开放床位1956张,临床医技科室46个。医院2017年门急诊量399.80万人次,出院病人10.52万人,各类手术11.68万人次。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首创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成功“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被世界誉为“中国手”,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骨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针推伤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医学影像学),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四肢显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影像学),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1个(药剂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第25名,骨科第4名,内分泌代谢科第4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7名,超声医学科第8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第35名,骨外科学第1名,内分泌及代谢病学第4名,耳鼻咽喉科学第13名。医院是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示范单位,设有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上海市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上海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病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医院设有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超声医学研究所、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上海市医学超声培训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六院临床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糖尿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上海分中心、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基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9名。2017年以第一承担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18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8项、省部级课题38项、校局级课题66项。2016年SCI数据库共收录我院论文461篇,其中,Article Review 425篇,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20位、上海医疗机构第4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3位。历年来,医院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61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医院连续五届15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历年来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简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始建于1906年,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楚汉名城长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是我国重要的临床诊疗、医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中心,以精湛的诊疗技术、卓越的科教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百年湘雅,缘起耶鲁二十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校友成立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开启来华兴医办学的重要篇章。1906年,美国医学博士爱德华•胡美(Edward H.Hume,1876-1957)受雅礼协会委派来到中国,在长沙西牌楼创建了雅礼医院(Yale Hospital)。1914年,湖南省政府委托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我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Hsiangya Hospital),湘即湖南简称,雅即Yale之音译。兴医强国,激流勇进建院伊始,湘雅医院即将欧美医学最高标准融入办医理念,从长沙西牌楼一幢旧房起步,筚路蓝缕、精勤进取,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综合医院,培养造就了有“协和泰斗、湘雅轩辕”之称的著名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张孝骞,享誉世界的医学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中美交流使者李振翩等多位现代医学名家。新中国成立后,湘雅医院矢志不渝护卫人民健康,坚持不懈攻克疑难重症,屡次创造国内第一:首次采用中药治疗姜片虫感染,首次采用针刺活检法确诊支气管癌,首次开展同种异体异位部分肝移植,首次开展体外循环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首次腹腔镜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首次内镜下椎管内硬膜下神经鞘瘤切除术,首次克隆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首次保留变性真皮与大张自体皮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术,首次左心转流下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首次确诊并救治罕见基因突变导致的原发性脑叶酸缺乏症,首次应用MR技术辅助完成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次IMIE智能视觉植入术,首次手术机器人辅助肺肿瘤切除术,首次采用γ珠蛋白重激活技术治疗β0/β0重型地贫患者,首次综合运用两种精准组学技术助力单基因病患者受孕,首次采用双路径胰岛细胞移植同步联合肾移植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肾衰患者,首次血管化胃网膜淋巴结组织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等,有力推动了医学事业发展,在神经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黑色素瘤、骨关节炎、显微外科等方面研究与诊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百余年来,湘雅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精湛的医术书写了我国西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不忘初心,追求卓越进入新时代,湘雅医院遵循“公勇勤慎、诚爱谦廉”院训,秉承“求真求确、必邃必专”院风,牢记“为医学立言、为健康立功、为生命立德”使命,践行“至善至新、至严至合”价值观,矢志“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愿景,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第6名,入选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承担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任务。医院拥有雄厚的临床诊疗能力。编制床位3500张,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2021年门急诊347.3万人次,出院16万人次,手术10.2万台次。开设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和亚专科111个,病区77个,护理单元102个。建有委省共建综合类以及神经、骨科、呼吸、老年医学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皮肤科、骨科、呼吸内科、老年病学等专科的诊疗水平和科技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医院拥有一流的医学人才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902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7人,医师中有博士学位人员达82%。现有博士生导师160名,硕士生导师419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4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69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名。医院拥有卓越的医学教育实力。具备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教育、住培和专培毕业后医学教育、进修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完整教学体系,首批入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是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首批成员,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获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现有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近五年,主编人卫版、高教版等国家级统编教材15部。荣获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学组一等奖。常年承担国家西部卫生人才培训任务。医院拥有领先的科技创新水平。世界研究型医院国内第4位、全球第73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连续两年稳居全国前十强。现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代谢组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抗癌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57个,主办中文学术期刊8本,英文学术期刊2本。坚持公益,彰显本色湘雅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率先构建“合作办院、协作指导、远程指导、专科联盟、航空医疗联盟、区域医联体”六位一体的医联体“湘雅模式”,率先在国内开办皮肤病互联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不断提高,引领区域医疗水平提升的能力日益增强。胸怀博爱奉献情怀、心系人民健康福祉,在扶贫攻坚、对口帮扶、支边援外、应急抢险、抗震救灾和抗击疫情等方面体现湘雅人的责任与担当,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近年来,组建17支国家医疗队赴山西吕梁、吉林延边、贵州毕节、云南迪庆、广西河池等地开展国家巡回医疗、“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等活动;牵头组建两批医疗队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实现“零感染,全治愈”目标,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率先建成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依托“医教研防”融合模式,打造卫生应急示范标杆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立足湘鄂两大“主战场”,坚守重症患者救治、医院感染控制和日常医疗保障等三大“主阵地”,选派142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取得了“零感染”“打胜仗”的优秀成绩,受邀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验,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抗疫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前行,铸就一流激越华章已百载,医海求真再扬帆。湘雅医院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加速度、跨越式、内涵型、高质量发展主基调,大力实施“12368”发展战略,积极推进“3354”高质量发展模式,深入践行新时期湘雅文化价值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提升医院服务品质、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奋力建成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医院,力争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数据截至2022年6月)

  医院地址:本院:市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南院:市广州市海珠区东晓南路盈丰街33号

  医院简介:一、历史悠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属(管)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至今已有183年历史。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医院屡创祖国西医史上无数个第一,如:第一例眼疾手术、卵巢切除术、膀胱取石术、麻醉术、病理解剖术,第一张X光片,第一本中国医学杂志,第一间西医学堂,第一位中国医学留学生,第一位“南丁格尔”等。解放后,一批全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如林树模、陈耀真、谢志光、钟世藩、秦光煜、陈心陶、周寿恺、毛文书、陈国桢等投身这里,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使其成为祖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是中山大学医科的发源地,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蓬勃发展百年传承,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一个门诊部,包括:院本部、南院区、增城院区及南校区门诊部。医院现有职工逾5600人,其中:长江学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3人;中组部“长期千人”2人,“青年千人”3人。正高级职称319人,副高级职称 223人。在职博士生导师135人,硕士生导师301人;现有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6名,副主委21名,省级学会/协会主任委员、会长29人。(一)医疗工作稳步发展近年来,医院各项医疗业务量持续增长,医疗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医院实际开放床位逾3200张,年门诊总诊疗量逾450万人次,住院手术例数逾8.4万,年出院病人逾13.1万人次。我院肿瘤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妇科、地方病科(儿科血液专科)、口腔颌面外科、急诊科共9个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康复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临床护理等23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医院还入选了国家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承担单位,充分彰显了我院临床多个专科的强大实力。医院汇合全院各科室肿瘤综合诊治特色,成立了精准肿瘤治疗中心;同时以多学科协作诊疗(MDT)为抓手,成立了会诊中心(含MDT会诊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二)科研及学科建设不断突破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抓手,近年来学科实力显著攀升,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拥有“长非编码RNA与重大疾病”国家级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并被纳入国家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级协同诊疗创新体系建设,同时拥有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等省部、厅局级平台14个。医院瞄准临床科学问题,围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防诊治技术规范突破,开展基础、应用基础、转化医学的全链条研究,在肿瘤微环境、RNA医学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在干细胞、免疫细胞方面的临床研究位居国内前列。医院承担各级研究任务的能力突出,年度科研经费近1.5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立项数保持在全国医院前20名,已获批的标志性项目有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重大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Cell》、《J Clin Immunol》、《Nat Commun》、《Adv Funct Mater》、《Cell Res》、《Cancer Res》、《 Hepatology》,年SCI收录文章300余篇,成果曾入选“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入选国家教育部“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一批科技成果奖。(三)教学工作扎实推进我院创立的博济医学堂为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为医院的教学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百年传承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我院树立并发展了“名人情怀、名师传授、名家督导”的“岭南教学特色”,坚持将深厚的医院历史文化沉淀、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前辈高尚的医德医风传承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医疗知识技术,更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牢牢坚持周寿恺教授所创立的“三基三严”临床医学教学理念;不断弘扬“名师带教”品牌,以老前辈们的风范来影响学生。医院每年承担着1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65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和500余名进修生的管理及培养任务,是全国首批较大规模(100人/年)开办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教育的五所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1年一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同时,医院还是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仅有的6家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之一、在中山大学医科系统最早开展师资队伍规范化教学培训。我院每年均获得多项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项,近年我院多次选派教师任中山大学代表队教官,连续多年带队获得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三、屡获殊荣近年来,医院各项工作获得社会肯定,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广州市最受欢迎三甲医院”等称号。同时,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冰雪灾害和广州亚运等突发事件和政府指令性医疗保障工作任务中均有出色表现,分别被广东省、广州市授予“抗击非典模范集体”称号,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

  医院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技术,引领全球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2511家县级医院的腹透专科联盟,被《柳叶刀》杂志誉为腹透“广州模式”。医院帮扶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边坝县人民医院以及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大幅跃升,向广东封开、惠东,江西南康、于都等地进行长期“造血式”帮扶,帮助当地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开创了高水平医院建设跨区域联动紧密型帮扶的“揭阳模式”,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医院医疗队的足迹还遍及非洲加纳、大洋洲斐济、中美洲多米尼克,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贡献。新冠疫情中,医院先后派出196人次支援武汉、北京、新疆(喀什、乌鲁木齐)、黑龙江(绥芬河、绥化)、香港、云南等疫情防控最前线和赴塞尔维亚指导疫情防控,就像在抗美援朝、非典、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行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一样,中山一院人一如既往地展现了“无敌中山医”的担当,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医院与50多个国家的顶尖高校、医疗机构持续深化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与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乔士林糖尿病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这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国大陆公立医院建立的落地到专科水平的大规模学术合作。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戴维斯分校、CITRIS研究中心合作创建世界上首家由学术机构主导的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为国内及亚太地区培养引领未来外科方向的机器人手术专业医学人才。与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就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临床研究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与伯明翰大学共建国际临床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学科“结对子”,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研究团队。丹心向党,文化凝心。医院加强党建引领和文化铸魂,凝聚全院员工力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实施“支部建在专科上”和党建业务“双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支部书记队伍,支部书记100%高级职称;加强在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一批全国主委、国家杰青等入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蓝帽子”“彩虹桥”等党建品牌,在援藏援疆、便民服务等公益活动中践行初心使命。医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国家卫健委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为契机,实施推广“管理MDT”模式,管理愈发现代化、精细化、科学化,试点经验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71期报道推广。近年来,医院文化形成以“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为精神内核的文化体系。柯麟是中山医史上的一代医学巨擘,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传奇党员。医院近年着重推进柯麟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柯麟精神,将手术科大楼命名为“柯麟楼”,设立“柯麟年度人物”奖,推出柯麟新苗、新星、新锐系列人才项目,柯麟已成为中山医人的楷模和精神坐标,近年来涌现出如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全国十大最美医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医德楷模”、“中国好医生”、 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等一大批柯麟式好医生好护士。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中山一院将在建设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续写荣光,再创辉煌!

  医院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医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建院伊始,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医院陆续派专家进驻食管癌高发的河南省林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现场基础研究和肿瘤防治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铸造和弘扬了“北京医疗队精神”。1962年增设肿瘤研究所。1983 年迁至龙潭湖畔,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2009年成为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肿瘤研究所并入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成为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医院是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此外,医院也是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国家级质量评价和促进中心,以及国家抗肿瘤药物监测网所在地,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国家级肿瘤防治中心。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肿瘤诊疗技术。医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在全国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中持续名列第一,国家监测指标等级为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等。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肿瘤学和胸外科始终位居全国医院榜首。医院年门诊量百万余人次,年手术量3万余台次。在医疗服务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经治患者五年生存率、平均住院日、四级手术比例、病例组合指数等多项质量评价指标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均居首位。医院能够全面开展手术(含微创和内镜下治疗)、化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肿瘤治疗手段,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水平引领全国,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Hmarker肺结节精准定位、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机器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新膀胱、大分割放疗等创新医疗技术。拥有质子加速器、磁共振图像引导医用直线加速器、旋转调强放疗直线加速器、超高端能谱CT与3T高场强功能成像 MRI和PET-MRI等先进仪器设备。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近年来牵头制修订肿瘤单病种诊疗规范指南33项。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医院高端人才荟萃,先后培养了吴旻、陆士新、赫捷等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燕、程书钧、詹启敏、林东昕、徐兵河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百余人,医院专家在170余个国内外专业学术组织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医院是国家肿瘤防控领域人才培训核心基地,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现有博士点14个、硕士点20个,博士生导师98人、硕士生导师 143人,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1个。近5年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技术支撑国家癌症防治行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加强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聚焦癌症防治难点,探索关键环节的突破。作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依托单位,医院积极组织开展全国肿瘤登记工作,开展肿瘤负担相关研究,发布全国肿瘤登记年报。组织开展多个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制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和标准,开展基层癌症筛查培训和宣教。充分发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作用,构建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成立国家级肿瘤单病种质控专家委员会,制定发布质控指标,推动全国肿瘤诊疗质量的提升。积极推进全国癌症防治网络和优质资源均衡布局。强化国家癌症中心龙头作用,初步构建以国家中心为主导、23家省级癌症中心为骨干,市县级专科为基础的癌症防治网络,促进癌症防治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提升区域癌症诊疗能力。医院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打造肿瘤医学高地。落实国家总体部署,先后与辽宁、山西、河南、深圳等地合作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建设河北廊坊院区,以优质学科资源为支撑,学科协作为纽带,辐射带动京津冀、大湾区、东北、华北、华中等区域肿瘤防控能力提升。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医院作为我国肿瘤领域的国家队,积极开展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共同体,先后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亚洲国家癌症中心联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和癌症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形成辐射全球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发起成立亚洲胸外科医师协会。创办出版全英文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等多本专业学术期刊,为国内外同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全球癌症防控事业发展。初心不改,笃行致远。医院自建院以来,以攻克癌症、造福人类为使命和愿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秉承“团结、奉献、敬业、创新”的院训,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癌症防治突出问题,砥砺奋进、开拓前行,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医院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着力建成国际领先的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肿瘤预防、诊疗、康复全方面的需求,为保障人民健康不懈奋斗!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拥有1个门诊部、11个住院部及4所“院中院”——风湿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五官医院、糖尿病医院。全院职工45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08名,正、副高职930人,博士生导师62人,联合博导2名,硕士生导师3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8人,“龙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1人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开放床位6005张,年出院病人20万人次,年手术例数11万人次,年门诊量近200万人次。医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101个病房;拥有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肌缺血和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心、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中心、血液净化中心、风湿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研究所、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医院拥有PET-CT、伽玛刀、X刀、3.0TMRI、256排螺旋CT、2.0DSA、ECT、双版DR、蔡司手术显微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坚持开展高、精、尖医疗新技术,成功地完成心脏移植、肺移植、肝脏移植、脾脏移植、肾脏移植、睾丸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联合移植、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移植工作,使我院在种类、技术和质量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换心人”于文峰术后现已存活22年,创造了心脏移植术后生命质量最好、生存时间最长的亚洲记录。心脏移植课题组在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肝脏移植病人也已健康存活19年。2006年成功完成全主动脉置换手术,成为国内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两家医院之一。“十二五”期间获省级“医疗新技术”一等奖139项。医院以“病员至上,细心医护”为院训,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满足、方便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保健、康复需求。2001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我院成立,同年5月,我院原护理部李秋洁主任荣获“第38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三级学科博士、硕士点33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专业基地31个。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4项,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4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0个,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8个,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4个,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培训基地3个,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3个,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教学名师1人,省师范先进个人3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承担普通教育(五年制、七年制、留学生)、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成人和继续教育等多轨道教学任务。医院拥有5200平方米独立教学大楼、5000平方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线万平米“全科医师临床培训示范基地”、1.4万平米本科生公寓和1.6万平米研究生公寓。“十二五”以来主编国家规划教材、视听教材18部、副主编12部、参编47部。近三年共获批厅级以上教学课题51项,其中CMB项目1项;获得厅级以上教学成果19项;发表国家级教学论文94篇。医院重视科研工作,近五年获各级、各类课题共1071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973”分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获得科研成果奖45项,其中教育部优秀成果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9项、地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7项;现任职中华医学会副主委以上4名、其他国家级副主任委员以上31名;在各类期刊学会上发表学术论文3577篇,被SCI收录904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协作,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26所大学与医学院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10年来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培训科研人员已达100余人次。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已成为我院国外培训的重要基地。几年来,医院加强了内、外环境的改造。2008年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2012年新建的科研楼、干部病房楼、综合病房楼总计17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2.2万平方米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病房“宾馆化”、庭院“花园化”,为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医院重视三下乡工作,义诊足迹遍布黑龙江省各个市县,2010年医院购置国内首辆“汽车医院”,将三下乡工作开展到社区、村镇。医院曾多次荣获国务院、国家劳动人事部、卫生部、省政府嘉奖;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四百佳单位”、国家十四部委授予“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 今天的哈医大二院已成为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质量建院、创新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的建院方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专科品牌特色,提升综合实力,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办院方向,为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院而努力奋斗。

  医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单位,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首个省级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院发挥中医智慧、贡献中医力量,派出医护人员、检验技师驰援湖北、香港奋战抗疫第一线;派出科研攻关团队前往武汉,开展武汉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方药研究。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以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以“精诚”文化引领,不断深化“以民为本、厚德重生、精勤不倦、传承创新”的文化自觉,将“精于术、诚于品”作为每位员工的职业追求,聚力打造“大师平台、名医摇篮、百姓医院”,努力建设百姓满意医院。医院每年在媒体上刊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等宣传报道达500多篇次,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的挂靠单位。 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岭南中医药特色的大型现代化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

  医院简介: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教、研、防、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861年英军在津建立军医院,为医院前身,后相继改建为英国伦敦会施医院、马大夫纪念医院。解放后,更名为天津市立人民医院。1952年金显宅教授在医院建立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后发展成为肿瘤专科医院。1986年定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1987年迁入现址,1997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现有在册职工308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75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3人,省部级人才108人,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117人。医院设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12个基础研究科室,开放病床2000余张。2020年门诊量123万人次,住院10万人次,手术3.4万例,外埠患者比例近50%。医院拥有胸外科、护理学、肿瘤学、病理学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天津市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医学影像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病理会诊中心4个市级临床诊治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性疾病控制中心、病理质控中心、临床检验质控中心、门诊质量控制中心均挂靠在医院。2017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计委全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肿瘤医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目前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主办的《中国肿瘤临床》为国家一级核心刊物,英文期刊cancer Medical&Biology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影响因子5.432。近三年来,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7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 121项,共获得经费9881.4 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医院拥有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拥有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受卫生部委托,1954年以来相继创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师进修班和病理医师进修班,66年来,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共举办52届,病理医师进修班37届,为全国各地培养学员5400余名。2005年医院被批准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成为培养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医院注重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加、澳、法、德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目前医院是WHO国际肿瘤登记报告协会(IACR)成员,WHO肿瘤登记中心之一、国际抗癌联盟(UICC)会员单位。为扩大医院服务功能,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医院不断引进先进的肿瘤诊断治疗和检测设备,目前拥有3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10台医用直线加速器、射波刀、PET-CT等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82台套,百万以上设备总值9亿元。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行业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在新的征程上,医院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为降低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